刘婶住院了,肝癌中期。虽然儿子没告诉她是什么毛病,说打几天点滴就能回去了。但刘婶感觉,自己这病,应该不会是什么好病。就希望,自己还能在走之前,再见一次女儿……
(资料图)
刘婶是个老好人,一辈子唯唯诺诺的,没有什么主见。家里的那些大事小情,也都是刘叔说了算。
刘婶有一儿一女。可以说在农村,就是大家都羡慕的儿女双全的,所谓的全乎人。
谁家有个喜事,比如说给儿女缝结婚用的喜被,或者是给即将要出生的小宝宝缝新棉袄棉裤什么的,都要请刘婶去一趟。
也不是说一定需要她帮忙干活,只要她拿起针线稍微比划两下就行。好像这样,主家就能因此沾到她儿女双全的福气。
儿子听话,女儿乖巧,家里的男人还能干。所以村里的那些女人们,总是时不时地就在刘婶面前露出她们的羡慕。
儿子结婚后,住在村西头的新房里。但是只要有空,儿子就会去村东头的父母家里溜达一圈,看看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干的活计。
女儿就嫁在后村,总共五里路的距离。一个星期里,女儿总能来个两三次。
每次,无非也就是给父母带点吃的,陪母亲聊聊天。
有一次闲聊时,女儿跟父亲开玩笑,说你们这老房子太旧了,要不然我让你女婿来,给你们翻新成二层小楼,到时候给我一层就行。
父亲听了,却一本正经地说,就算是你们出钱,这房子也还算是你哥哥的。
女儿就不服气了,说我出的钱盖的房子,还得算是哥哥的。你这是有多偏心眼呀,就好像我不是你家孩子似的!
父亲听到这里,还以为女儿心里真有什么想法了。赶紧劝女儿,说你愿意孝顺我们,那是你的心意。但是我们百年之后,所有财产和房子,只能是你哥哥的。咱们农村多少年了,不一直都是这规矩嘛!
女儿一撇嘴,说都什么年代了,还搞那老一套。还整天说我多好多孝顺呢,一句话就露馅了吧。唉,你别害怕了,我也不过是说说罢了。
刘婶五十五岁那年,老伴因病去世。女儿怕母亲想不开,就把她接到了自己家。
女儿家有两个男孩,整天调皮捣蛋的不住嘴,哄着姥姥高兴。
女婿在工地上当监理,一个月五千多块钱。虽然比上不足,但是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,也还算可以了。
几天之后,刘婶就想回家了,女儿不让回去,说在我们家多好,人多热闹。你要是回去了,我还得惦记着。
刘婶也很倔强,坚决要回去。说菜地里的小油菜再不浇水,就该旱死了。院里的小鸡,也不知道儿媳妇一天帮忙喂几回,是不是都给饿瘦了。
女儿一看,母亲根本就不打算再待下去了,也只好又给送回去了。
把母亲送回家后,女儿又不放心。因为母亲跟父亲的感情很深,依赖感很强,就怕她自己住的话,越来越想不开。
所以,女儿几乎每天都去看看母亲。幸亏两家离得也不远,骑电动车也就十几分钟的时间。
前院邻居,每次遇着刘婶的女儿来,都会跟她闲聊几句,眼馋得不得了。因为她的女儿自从出嫁后,几个月也不会回娘家一次。
刘婶五十七岁那年,村里整体规划,她的老房子也在其中。
刘婶听从了儿子的建议,选了一套两间带院的老年房,和一百万的补偿款。
女儿很贴心,给妈妈买了两套崭新的床上用品,又给添置了各种崭新的生活用品,说是搬新家,就得有新气象。
两个月后,女儿去问刘婶,“妈,你女婿想换辆车,还差五万,你能不能先借给我用用,年底我就能还给你”。
刘婶一听很为难,“我现在哪有钱了呀,就还有五千,都拿给你吧。”
女儿一听很惊讶,“你那一百万的补偿款呢?”
刘婶说,“上个月钱一到手,我就让你哥哥都拿走了,反正我也花不着。”
女儿气急了,“那么多的钱,我不是让你存起来养老的吗,你怎么能都给了他呢?”
正好刘婶的儿子这时候来了,一听妹妹正在责怪母亲,也不高兴了。立马就开始怼妹妹,“钱给我还不是应该的吗,你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,本来这钱就跟你没关系。”
女儿也怒了,“那些钱要是留着给妈妈养老,我没有二话。可要是都给了你的话,我就觉得妈妈不应该。”
女儿又问妈妈,“我这么孝顺你,一百万的大钱你竟然没想着给我一分。你是觉得我不够好,还是压根我就不是你的亲生孩子呀!”
刘婶没想到女儿会那么问,一下子就结结巴巴地说,“你,你,你再孝顺,也是闺女呀!”
就这一句话,一下子就让女儿上了头,“你那意思就是,就算你有一个亿,也不会给我一分钱是吧,就因为我是个闺女?”
刘婶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了,“也不是那个意思,不是那个意思。”
“那你到底是什么意思呢,妈。你给哥哥一百万,哪怕就给我留一万块钱,也算是你心里想着我了,我也没有这么难受。”
儿子嘿嘿冷笑两声,“怪不得你整天表现得那么孝顺呢,原来就是奔着那补偿款来的呀。哼,幸亏被我及时拿走了。”
“哥哥你摸着良心说,这么多年了,我是从知道有补偿款才这么孝顺的吗?”
“妈妈你来做个证,你说我的孝顺是假的吗,是最近才开始的吗?”
刘婶看两个孩子因为补偿款吵翻了,也很难过,“都是我不好,你们可别吵了,别因为这事再伤了和气!”
女儿也很难过,“我已经被你们伤透了,妈妈呀,你真让我寒心!”
“你不用吓唬妈妈,妈妈做的一点都没错。你既然出嫁了,妈妈所有财产就都跟你无关。”
“好呀,既然你这么说,那以后妈妈老了,也别来找我。”
“你放心,就算是你现在就不管妈妈了,我也不害怕。那钱我拿了,妈妈以后也不用你再瞎操心了,你现在就赶紧走吧,别在这里气妈妈了。”
“行,既然你们都这么绝情,那我就索性听了你们的话。这娘家门,此后我再也不会来了。以后妈妈有什么事,我也再不关心。”
说完,女儿就眼里含着泪,也没跟妈妈再打个招呼,就气呼呼地走了。
女儿回去以后,是越想越气。这么多年了,她操心劳神的三天两头地回娘家。照顾完了父亲,又惦记母亲。
没想到母亲的心里,却根本就没有自己的一丁点位置。以后,再也不去了,反正母亲也不爱自己。
自从女儿走后,刘婶也很难过。她没想到,事情怎么一下子就发展成了这样,难道真是自己做错了吗?
但是后悔也晚了,反正女儿是再也不来了。所以刘婶一想起女儿来,就难过,就恨自己。
要是当初给女儿留个十万八万的,女儿也不至于那么伤心了,也不至于就狠心跟自己断了联系吧。
三年后,也就是刘婶六十岁那年,因为经常肚子疼得受不了,她只好告诉了儿子。
儿子一听,赶紧带着母亲去了医院。一检查,医生说老人已经是肝癌中期了,得抓紧住院治疗了。
可是那一百万的补偿款,这三年早就被他跟朋友合伙投资农场,亏的一分钱不剩,还倒贴进去不少。
所以母亲的住院费,他根本就拿不出来了。可他也确实不是狠心的人,所以,他只好去找妹妹想办法。
看到几年没见的哥哥,妹妹虽然很惊讶,但依然表现得很冷漠,连招呼都不愿意打。
哥哥也顾不得这么多了,开口就直奔主题,“妈妈病了,是肝癌中期。医生说了,好好治疗的话,还可以康复。”
妹妹听到母亲的病,心里一痛,但依然不吱声。
“住院费可能需要十来万,我一下也拿不出来这么多钱。所以我来跟你商量一下,看能不能咱们俩平分这些钱。”
听到这里,妹妹才算是明白了,哥哥这是来找自己花钱的呀。“当初拿走一百万的时候,你可没想着跟我平分。”
“你不是早就说过吗,那钱你自己拿走,妈妈老了以后也不用我管了。这才几年呀,钱花光了又想着我了!”
看妹妹这么绝情,哥哥也很恼火,“说三年了,你是真狠心呀,说不去就不去了。妈妈这病纯粹就是让你气的,也是想你想的。”
“妈妈都不用我管了,我又何必再去给她添堵呢,有你这么孝顺的儿子,也就足够了。”
“无论如何,孝顺父母都是天经地义的,你不用找理由。你要是还有一点良心,就赶紧去给妈妈交住院费,反正我是一分钱都没有了!”
说完,也不等妹妹同意,哥哥转头就走了。
妹妹立马嚎啕大哭,她恨自己这几年太狠心。好多次都快到妈妈家门口了,还是又退回去了。
自己又不是很缺钱,当初自己怎么就非得跟妈妈计较那点小事呢。
哭了一小会儿,她就赶紧止住悲声,找了一张卡,立马去了医院。
找到母亲的病房后,隔着门,她就看到已经瘦得不像样的母亲,正在眼巴巴地看着门的方向……
无论家里有几个孩子,做父母的都要尽量做到不偏不倚,尽量避免让孩子们因此感到不舒服。
就算是自己特别偏爱哪个孩子,做父母的也不要做的太过分。不然的话,就会在另外的孩子心里,种下一棵烦恼的小树。
这棵小树会越长越大,到时候不但会伤着孩子,也会伤到父母,甚至会伤害到他们相互之间的亲情关系。